事毕回复方为终
阅读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作者用理论阐述与举例子相结合, 如叙家常,娓娓道来。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华丽的词藻,用朴实易懂的话语深入浅出地向年轻人介绍了在机关工作中需要规避的 36种不恰当的行为。作为工作多年的我来说,对照书中 36种不当行为,我发现很多的行为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一些错误虽然也看到了,但没有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想不到自己某种日常行为是错误的。读完这本书我心虚了,书中阐述的 36忌让我有了太多的想不到,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36忌之三—事毕不回复。
在我们周围,总能看到有的同事办事特别靠得住,凡事都会给你有个交代,凡事事毕就回复。在我工作的部门,大家都做得很好,都能自觉地从小事做起,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当然还有最让你放心的人,但凡遇到重要的小事,你一定就会想起他来。你不用担心,你委托的事他一定会放在心上,尽心尽力,随时回复,绝不让你焦急等待。同样的,你对他的事情,也不会大意,也不敢大意,也会尽心尽力给他有个交代。可贵的是,具备这样品格的人,绝不会只对上级领导讲信誉,对同事、对外人、对下属都能一样相待。你看机关里口碑好的人,都有这种优秀品质,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赞誉。
我曾经读过《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叫罗文的美国陆军中尉,受美国总统的托付,历经千难万险,把信送到了远在巴西岛上的加西亚将军的手上,赢得了美西战争的关键胜利。为什么会让他送这封信?因为他有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受命的品格,大家都信任他,其他人都不如他可靠。他有千条万条理由送不到信,或者转交他人也未尝不可。如果是这样,那他就不叫罗文了,美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他送的是一封信吗?不是,他送的是一个战士的信誉。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忠诚、敬业的精神,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这也是100多年来,《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最畅销书之一的原因。
在机关处室经常会有一些应急的工作,如果你是受命外出执行公务,那么及时地回报就特别重要。一方面要让领导和家里人放心,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如果不及时回报,就会让领导不放心甚或有靠不住的感觉。有人说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完成了99%,就是这1%没落实,结果就算没完成,甚至会影响和贻误了大事,不得不重视。那么这个度又怎么把握呢,客观的标准有一条,就是只要领导催问你,说明你就没有及时回复。即使领导没有追问,办事的不同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回复。不回复的小事儿隐藏着却是靠不住的大问题。再比如,我们现在公司用的OA办公系统,发不发是一回事,回不回又是另一回事,你可以不发,但对专门发给你的却不能不回,在发送文件的时候备注一个请查收,谢谢,收到别人发送的办公文件习惯性的回复一个收到,谢谢,这是一个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基本品德。
事毕就回复,说起来简单,要做好很不容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事,根子上还是怎么做人的问题,这和承诺与诚信有关。我们身边有不少事毕必回复的人,事毕不回复只是一小部分人,那是这些人还没有明白事毕不回复的害处和事毕就回复的必要。还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小事不回复的人,可能能力水平还不低呢,只是不拘小节、不屑小事罢了。我相信不及时回复的人当中,可能有做大事的能力,即所谓不屑小事的人可能有所谓的“大本事”,如果既能办大事又能办小事,有能力又让人放心那当然好,但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让你选一种人,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不贵于无过, 而贵于能改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古人的谆谆教诲无不在强调着改错的重要性。在职场上我们很多人会关心专业能力的提升,但到最后发现具备了专业能力自己还是上不去,造成无数的“怀才不遇”者,当然也有另一拨人开始研究《厚黑学》,凭借敷衍趋势顺势而上,实际上他们一般没有善终。《机关行为36忌》正是介于这之间,在心性纯正的前提下,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改善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